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再议科技圈腊八粥:清点2017年度悬而未决的八件大事
DoNews1月24日消息(记者赵晋杰)腊八粥的由来之一是,农家辛苦一年后清点粮仓剩余的五谷杂粮和自家秋季采摘的干果混到一块来煮成粥。北京地区又把腊八粥称作“腊八算”,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盘账,计算盈亏。民谚叫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在2016年度的DoNews盘点中,部分悬案已得到解决。如乐视汽车起死回生,微信小程序威力初显,360成功上市等。但2017年度新的悬案又接连到来。
借此之际,DoNews再次清点了2017年度“熬煮”这碗科技腊八粥的八件悬案。
1516756312634185.jpg
一、不甘被合并的共享单车
从2017年末,摩拜和ofo合并的消息就不断见诸媒体,显然共享单车企业发展到了一个至为关键的节点。伴随车辆运维成本的高额支出、车辆损坏报废率日益提高,以及各地出台禁止新车投放政策,单车背后的投资人等利益相关者急切渴望两家合并,以实现套利。
但各家创始人都想当老大的倔强,让合并陷入僵局。眼看暂时收编ofo无望的滴滴,甚至剑走偏锋,收购小蓝单车,准备自己大干一场。而背靠蚂蚁金服的哈罗单车更是在两巨头忙于争第一的间隙,如黑马般成为市场第三。
至此,摩拜单车、ofo、哈罗单车和小蓝单车,再次四足鼎立。背靠各自大金主的四家,想要再回合并谈判桌上,暂时已看不到希望。
1516756322283070.jpg
二、内外迎敌的滴滴出行
经历2016年收购Uber中国,引进苹果公司10亿美元投资,滴滴出行俨然成为国内打车NO.1。至此,程维开始信心满满宣布进军海外市场战略,不仅高调上线国际租车业务,更在全球范围进行投资收购,包括投资美国打车应用Lyft、东南亚打车应用Grab、印度叫车服Ola等等。
令程维意想不到的是,王兴的美团这年底开始大举进军打车市场,以高补贴抢夺滴滴份额。摩拜单车也在贵州试点上线了打车业务。国内遇敌之余,海外市场上Uber新任CEO上台后,也开始加大全球市场竞争。如何在坐稳国内老大位置的同时,在海外也取得好成绩,应该是滴滴2018年的主要考验。
1516756331710449.jpg
三、即将到来的国内手机寒冬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91亿部,同比下降12.3%。这也侧面说明中国早期巨大人口红利带来的换机潮已经过去。接下来,手机厂商将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市场竞争。
加上用户认知已基本完成,中小品牌厂商的生存将会变得更加艰难。未来,考验各大手机厂商的将是怎么实现新的技术创新、设计创新。一味模仿跟进很有可能就在存量时代给自己造成库存灾难。
1516756341180569.jpg
四、硝烟弥漫的智能音箱战场
随着苹果Siri/HomePod、谷歌Home,以及微软小娜,包括中国厂商百度、小米、联想、阿里巴巴等也都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智能音箱市场将会变得更加硝烟弥漫。
思考如何与手机、PC、电视等设备深入融合,以更好的形式植入第三方产品,提供更智能的服务,或许将成为这些厂商们的研究重点。
1516756350793498.png
五、启动IPO的小米
小米手机在2017年,简直可以称作是逆势崛起,出货量重回国内TOP5,并尝试推出自研芯片澎湃S1。一切都在向雷军希望的方向发展。
被外界传言多时的IPO计划,也终于正式启动。据传小米将选定香港上市,最高估值已达到2000亿美元。此外,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也被曝出IPO。华米上市的估值,可能成为小米最终估值的参照物。
1516756358614162.jpg
六、潜藏泡沫风险的AI
AI(人工智能)成了2017年度最热词汇。从谷歌到百度,从工业到民用,一时间AI仿佛出现在了各行各业。包括旷世、商汤等AI初创公司融资不断,更是被传出将于2018年IPO的消息。谷歌更在12月底,决定在北京成立谷歌AI中国中心,更直接的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AI争夺战愈演愈烈。
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AI公司尚未有具体的产品和应用落地,AI泡沫风险也经常出现在各大论坛演讲中。究竟会有哪些泡沫被无情戳破,2018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真相。
1516756367110664.jpg
七、追新零售风口热炒的无人零售
从亚马逊的贝佐斯到阿里巴巴的马云,国内外大佬的背书,让新零售一夜间火遍大江南北。趁着新零售风口,各种无人零售创业公司纷纷涌现。
但短短半年时间,无人货架被曝大裁员、铺店速度下降甚至开始出现撤店行为,包括领头公司猩便利也难以幸免。此外,如缤果盒子等打着无人便利店旗号的公司,也出现了业务停滞现象。
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究竟该如何盈利再次被质疑。2018年,一批无人零售的企业或将迎来倒闭或是被合并的结局。
1516756375278436.png
八、蹭区块链热点的公司们
最后一件大事不得不说说“区块链”。2017年,比特币一度涨至2万美元,引发市场炒币热潮。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被各路牛鬼蛇神加以利用,推出了花样繁多的虚拟数字货币,如“嫩模币”、“马勒戈币”等夺人眼球的币种。围绕ICO的项目和投资大肆涌现。
随着监管政策叫停ICO非法交易,炒币现象有所遏制。但炒区块链概念的公司依然热闹不已,不少游戏公司因蹭对了热点,股价迎来多次涨停。
但区块链对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确起了颠覆式的改变。区块链绝对是门正经技术,但打着区块链旗号的各公司究竟正不正经就要看2018年的表现了。(完)